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
登錄日前,被財經頻道一眾小編奉為“男神”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朱巖,走進了財經頻道,與制片人、記者面對面,帶來一場高端講座——“互聯網+時代的創新思維”。兩個半小時聽完后,小編的感受是,這真的是講座嗎,聽完后本編的三觀都被顛覆了好么?我們也算是新時期的年輕一代,聽完后怎么覺得自己那么OUT、那么無知、那么缺少創新精神呢?
你認識“互聯網+”嗎?
你認識“互聯網+”嗎?你在認識的第幾層?
曾經小編覺得,把自己的美照、物品上傳網絡,時不時收獲點贊,在網絡和別人交易東西,就已經和互聯網時代接軌了,如果再開發一款APP,有體系地做些事情,那絕對是“互聯網+”的范例了??墒墙裉煳乙苫罅?,真的是嗎?
朱老師堅定地說No!“互聯網+”根本不是單純的渠道搬家,不是把業務搬上互聯網就完了。它的思維一定是延展式的,不是替代式的,一定是創造式的,不是“搬家式”的。它的真正價值是,怎樣去延展我們市場的空間,怎樣去延展整個經濟的容量?哇,同一件事,看它的高度和深度完全不一樣哦。
最基本的層次,就像下面這個正三角的底座那一層,很多人覺得它只是一種渠道的變化。如果這樣認為,就太局限了,這樣它只對應了右邊倒三角的最下面一塊,零售為主的社會經濟。
我們要的是更大的改變。第二個層面,是把互聯網當做一種工具。而且,不僅是勞動工具,是……人與人之間社交的工具!我因為結識A,而認識了B,而A并不知道我因為他才認識了B。我和A的連結,帶來了不止一個人的附加值。社交模式的變化,讓未來的客戶溝通、團隊管理、商業模式、盈利模式都有可能變得不一樣。而這些,都是因為人的變化導致的。
更高一個層面,是把它看作一種思想,一種思維。思維改變了,給企業、產業、政府……帶來的新模式,就將是顛覆性的了。
馬克思時代都有了互聯網思維,你還說自己前衛么?
新思維都是相通的
朱老師在研究東西方歷史、哲學的過程中,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,在各個時代發展中,在很多著作和改革措施中,竟然處處都閃耀著互聯網思維的光芒。只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渠道和工具,思想還只停留在思想而已。
比如,《共產黨宣言》里講,“替代著那些存在著階級的舊社會的,將會是這樣的新社會:這個新社會每個人的成功,都以其他人的成功為前提?!边@在現代人眼里,就是現在的社區哦!它不就像是豆瓣嗎?這就是互聯網一直強調的自由、平等、開放、互助的精神呀。在烏托邦時代,這個愿景就被描繪出來了。
毛澤東著作里也講到,“要讓每個人都成為播種機,每個人都成為宣傳隊”,這就是我們說的自媒體呀!毛主席才是互聯網思想偉大的實踐者。而我們今天已經具備了這樣的通道,所以完全可以讓人民真正地參與到國家治理當中來,讓互聯網成為“還政于民”的平臺。
坐飛機,不要錢?!
地鐵都告別了兩元時代,什么?坐飛機不要錢?開玩笑吧!
朱巖老師是這么說滴,航空公司在淡季時都拼命打折,靠打折搶乘客,這只是常規的競爭。那怎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?機票免費。那如何做到既不要錢、又活得下去呢?這就靠互聯網思維發揮作用了。每個旅客在機艙里的時間都是有價值的,如果一家航空公司,能把每個旅客在機艙里時間的價值合理開發,是可以創造出遠遠高于機票價格的利潤的。若能做到這一步,當然可以機票不要錢了。
這必須有全機艙能上網的環境,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。2014年4月,一架不收機票錢的國航航班已經首飛成都,到現在“空中互聯網聯盟”已經成立了。在天空中,互聯網為人們創造了無限價值,航空公司也找到了新的盈利辦法,早就不用靠賣機票來賺錢啦~
臥榻之側 還“豈容他人酣睡”嗎?
未來,消費有三個變化趨勢——移動性、深度參與、智能性。
深度參與?最典型的例子是Airbnb,中文叫“民宿科技”。它號稱“沒有一張床位的最大酒店管理集團”,卻覆蓋了192個國家和地區,收入超過20億人民幣。有人就說了,我家里的空床位為什么讓別人???我也不缺這一、二百塊錢,“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”??!可是,做這件事的人如果是為了賺這一、二百塊錢,這種商業模式就不會存在了。它的目的不是賺錢,是社交的需要。
除了把自家床位分享出去,還有分享車位的,像Parking Panda。你把車開走了,Parking Panda幫你招徠要停車的人,停你家車位去。等你回家,車位也騰出來了,但已經幫你賺了50塊錢。這種資源的重復利用,才是對地球最負責任的做法。
沒有什么不可以分享。除了分享床位、車位的,還有分享孩子的!這是一種“互聯網+家庭教育”,通過互聯網,把家庭教育資源分享,為自家的孩子找到一堆適合而優良的價值標桿,讓孩子從更多人身上汲取營養,讓他們的性格越來越好。即使是獨生子女,也擁有許多的朋友,許多的偶像和榜樣。
如果每個人都幫我們做事情,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產業組織形式。
“遠程海底撈”吃過沒?
我在北京,你在深圳,談事兒只能打電話,還不能同時干別的。而當帶寬足夠寬、價格足夠低時,一切就不是問題了。
我們約好都去“海底撈”,環境、菜單、帶寬都支持,各點各的菜,桌子面前擺個大屏幕,雖然你在遠端,但就在我眼前,每人面前放一個小火鍋,一樣可以邊涮邊聊。吃完我一按鍵,帳單傳你那里,你結賬就好。以前帶寬不支持時,一頓火鍋200元,帶寬費也花200元,顯然不劃算。而當帶寬足夠了,餐飲模式都可以隨之發生一些新變化。不論在哪里,大家都可以遠程討論著問題,還可以在遠程吃著一樣的飯,有一樣的感受。所以,帶寬,可以改變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未來12個月,數字技術會對你的行業造成顛覆?
美國市場做了一個調查。找的都是25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,調查了1254位高管,問題只有一個:你認為未來12個月,數字技術會不會對你所從事的行業造成顛覆?
結果是讓人吃驚的。幾乎所有行業都認為要受到數字化顛覆。而且,越是客戶密集型的行業,顛覆的可能性越大??匆幌?,排在第一的是保險,第二是教育,第三是金融,第四是政府,第五位是媒體……而且這種顛覆,必定是一種為社會、為行業、為公司創造了巨大價值的顛覆。
我們覺得,似乎天都變了。
好像一條數學公理,如果公理變了,那整個證明體系和過程都必然要變;
而商業經營里的范式如果變了,意味著一個商業帝國要重新建立。
我們現在,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階段,我們在重新建立范式。
“互聯網+”的經濟現象,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疊加,而是一個市場的放大,是一個空間的拓展,是不是我們更應該把它叫做“互聯網X”?有這樣一個公式:互聯網X傳統產業=重資產的輕資產化經營。未來的創新,會向著平臺化、生態化和社區型的方向發展。
“互聯網+”,即將打破我們頭腦中的藩籬,可能也會打破商業經營、產業組織、人際交往……的種種藩籬,一切的一切,都要從設計的環節從頭做起。你的消費觀、創業觀、營利觀……乃至人生觀世界觀,是否也將迎來一次顛覆了呢??